跳至正文

當求莊家的主,祂會差派工人-章沙雁

奧斯汀華人教會(ACC)在國語部植堂聘牧中走過了一條多年的路:一條摸索的,持續的,漸進的,坎坷不平的路,卻又是蒙福的路.
一個看見
記得早在2000年前,那時候ACC的教牧同工看見:奧斯汀西北地區華人在那裡居住的人口正在開始增長,就有了一個開始的看見,在那邊應該開始個 福音的聚會,或許慢慢的將來成立一個新的教會地點。當時的西北區主要是Round Rock以為主。當時聘牧最初步的想法就是應該為建立教會而聘牧,所以2000年前後最早的一顆聘牧種子栽上了,就是為了在Round Rock區為著植堂的需要而聘牧。
一個特别的學習過程
植堂過程是從那時起多年走過來的一條路,一邊在植堂準備過程中,一邊為聘牧做準備,記得從2000年到2007年8月這八年中有感動來尋求的傳道 人大約有5-6位,這是上帝引領的一個特殊的過程,教會和被聘的傳道人都在上帝的旨意中學習,探索和明白,也是一個持續和漸進的摸索過程,既有個人的學習 也有整體的學習,確實這幾年我們經歷到許多的難處,有許多的教訓和許多的學習,許多的等候和許多的感恩。從這經歷中走過來以後現在我自己心裡有個感受,就 是以賽亞書30:20-21上說的:“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 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當時華語第四堂有段時間也一直想要找一位牧師,那時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堂會有聘牧的需要,但教牧同工漸漸的感覺到應該把這個聘牧需要和建立新的教會 連接起來,不應單單為自己教會眼下這需要,而是看到在新的地區建立新的教會,讓更多人聽到福音而信主,就將為著本堂的聘牧轉向了為著植堂的聘牧,這是一個 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這又是一條蒙福的路,就像上面以賽亞書所講的,神的旨意慢慢會顯明出來的,我們只要按照他的心意去尋求,他不會隱藏的。這條路是一條漫長而又富有 挑戰,艱難的路,有一個學習等候的過程,其間心裡感覺很難,不免總是有灰心的地方,擔心的地方,看不清的地方,有進展了就熱情蠻高,不順利時就臉帶愁容, 總是有起起伏伏的時候,但是心裡也確實想,要等候,神在前面一定會有帶領的。我們應該一邊聘牧同時繼續往前走植堂的路。走到2007年初,教會的弟兄姐妹 們陸續參與委身,按批次進入植堂的行列,當時已有二個團契六個小組的一批同工家庭在那裡辛勤地耕耘,這中間自然有許多個人和家庭生命中的學習。

一個神奇的電話
2007年4月13日我們忽然接到一個外洲來的電話,是一位多年關心著我們的屬靈長輩牧者打來的,告知我們張志剛牧師正打算尋求牧會的機會,但是 還沒有開始找。就這麼一個短短一,二分鐘的電話,好像上帝突然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這不是我們自己去找的,不是自己去要的,果真是祂要給我們開了這個門嗎? 後來這使我們明白機會和安排確實都在上帝手中。我們感覺到“快了”, 就是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 神就要向你顯明。
一次關鍵的禱告
當時是在四月中旬,我們幾位聘牧的同工知道以後感覺行動應該快一點,要盡快聯繫上,尤其是在張牧師還沒有開始找教會之前,最好我們能先跟他第一個 接觸上。當時我們的母會(ACC)的石牧師正在國外宣教還沒有回來, 我們就等石牧師回來再作決定。記得有一天我們幾位同工在ACC馬禮遜堂樓上的一個教室裡, 我們在商量這個事情時,就感覺到我們能不能聘到植堂牧師心裡實在也不清楚,在等候的過程中心裡未免有著急也揣測不安。想到前幾年已經有數次聘牧的經歷,雖 然多次努力神都沒有開門,大家感覺如果這次再聘不成,到底這個植堂該怎麼進行下去呢,心裡實在有掙扎。這時候最後我們就在一起禱告,禱告時心裡就有一句話 禱告出來說,“既或不然,即使聘牧不成我們仍然要出去植堂不停止。”

當時禱告出來以後,我感覺大家“阿門”的時候都是蠻不容易的,好像帶著顫音的。因為我們幾位帶職侍奉的同工都知道這樣的禱告意味著什麼,絕非是一 時的衝動和熱情,其實我們知道這責任和壓力是很大的。一是我們幾位同工能否在母會面前站出來承接這份屬靈的擔子,被差派走出去,這絕非容易;二是我們所準 備要出去的弟兄姐妹們家庭願不願意一起同心合一的委身出去呢?三是想到出去後具體的服侍需要心裏也犯難的:如主日講臺沒有牧者你怎麼安排呢,探訪關懷怎麼 辦,當時已有考慮到建立小組的初步構想,但具體如何來貫徹,落實,建立更是件不容易的事。還有兒童,青少年事工怎麼辦?每一項事工若安排不好都可能會成為 一個危機。所以我們確實知道這些沒有牧者的難處,但是我們感覺除了那樣“既或不然”的禱告,我們也實在不知道還能有什麼別的在神面前禱告了,我們就這樣的 禱告了。就把這事放在 神面前了。當時那個禱告心裏邊感覺要在上帝面前有一個很坦誠的表白。不願意和 神討價還價,說“你差派來我們就往前走,不差派來我們就怎麼怎麼樣”,這不是我們心裏願意做的。當時好像多少經歷了一點點舊約裡面但以理和那幾個朋友的禱 告就是“既或不然”。現在回想起來心裡充滿了很實際經歷了 神的感受。

一個及時的確認
當時石牧師沒有在美國,出國宣教去了所以我們就等他回來,這也是一個學習在屬靈裡面的順服和尊重屬靈權柄的功課,我們就等石牧師回來。石牧師過了 一週回來以後馬上召集我們幾位聽取聘牧的情況匯報,我記得當時石牧師一聽說張牧師正在尋找牧會的工廠時,他的第一句話就說:“That’s the right timing”這是上帝及時的預備。因著母堂的牧者也有同樣的看見和確認,大家心裡面就很同心合一。就決定馬上邀請張牧師全家來訪問奧斯汀ACC同時也商 談植堂的事工。第一個聯繫的電話是母會的一位負責聘牧的弟兄打給張牧師的,那時張牧師和師母等到小兒子Samuel剛剛放春假5月18日就過來看我們,當 時是個周五的晚上,那時我們兩個團契,Round Rock團契和西北團契聯合聚會,張志剛牧師傳講的信息是從撒加利亞書1章14節而來的《耶和華為著他的殿(耶路撒冷和錫安)心裏及其火熱,我們的心就不 能不冷不熱》。這又是一個確認,是上帝給張牧師師母心中的一個感動和帶領,神的帶領是非常及時又非常到位的。

一句不該講的話
這是我自己在參與聘牧的過程裏的學習,經歷和成長的一點分享。經歷了大約7-8年的聘牧的風風雨雨, 坎坎坷坷,我自己參與在其中,也確實學了不少屬靈的功課和教訓。有一樣很重要的,用自己的話講,就是“不講不該講的話”。
我覺得教會聘牧最大的障礙是在於人天然的急躁心,天然的熱心,天然的好心和偏心。因為聘牧是雙方在主裡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往往有一個逐漸明朗的 過程。雙方在尋求,往往不是一下子就明白的。所以人的急心常常欲速則不達,會把事情搞亂甚至會中途而廢。聘牧本質上是上帝對祂僕人的差派,人或來或不來, 何時來,如何來其實都在乎上帝。但有時候人的好心和熱心常常會使神的旨意無法辨別和落實。再加上個人的背景的不同,個性的不同,信徒的經歷不同,在教會生 活學習侍奉的操練和見識也不同,免不了會對他自己觀念裡所喜歡的牧者有些偏心。這樣個人的看見和整體的看見就會引起一些的衝突,給聘牧造成一定的困難。經 歷過這些切身之痛,我就在一件事情上有了一點學習。在張牧師聘牧的過程中,做我職分中該做的事,卻小心不講一句慿熱心血氣不該講的話。比如說,我不跟張牧 師講,我們就盼望你快來,你到底來不來呢?類似這樣的話我沒有講過。張牧師師母來訪的過程中我們有過不少個人的接觸機會,在個人的接觸中我就盡量避免講比 較帶有個人急心好心的一些話語,比如說“上帝給我的感動就是你啦”,這樣的話語我也不講。只是比較切實的跟他分享一些教會目前需要和前面要走的路,有可能 會碰到那些難處以便有一個切實的準備。一些個人意識蠻強的話呢?我也不講,這也是在學習一個禱告,主啊!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這是我個人的一 點的學習和收獲。

一個容易錯過的祝福
上帝為什麼偏偏在2007年四月中旬差派了祂的僕人來,您認真想過沒有?作為一個認真的基督徒, 可以從中學到上帝行事的一個重要法則。

這個事情也是後來我慢慢琢磨回顧這些事情彼此之間的關聯,突然有一次心裡就亮堂起來。我們得知張牧師正在尋求牧會的機會,但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是去 年四月中。去年四月中我們ACC母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有的,我們國語部的石牧師剛好在緬甸有兩周的宣教(4/7-4/21)去服侍當地的傳道人的進修 會,當時母會既有本堂需要又有植堂的需要,但母會牧師仍然願意外出服侍國外當地的傳道人,幫助那邊的需要。而上帝恰好就在這個時候讓祂的僕人張牧師一家與 我們ACC西北植堂就掛上鉤了,我覺得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是上帝很幽默地又很信實地告訴我們,“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連 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這是上帝行事的一個重要法則,有很深的意義在裡 面。而且一環扣一環又有第二件大事發生了,不久就在5月份Hill Country Bible Church(HCBC)支持我們ACC西北植堂異象,願意無償地提供我們使用他們在西北區教會主堂的教室做主日的敬拜和主日學教室,又接納我們的兒童和 青少年活動直到如今,這兩件事情看到牧者的預備和聚會場所的預備都是在當時那段時間中成就的。一個教會或一個小組或一個家庭,有一條蒙福的路就是要先給人 就必有給你們的,神確實是這樣應許,也確是這樣成就。這個祝福很容易被忽略,被錯過,因為人常想到的,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需要。我們教會剛開始就有這樣的 經歷,心裏感謝 神又盼望成為磐石教會經歷 神的一個起始點,不忘記這一點,在我們以後走的路上都惦記著:神國裡面有比我們更有需要的,讓我們能夠成為一個將福氣流出去的教會。

一個服侍中要過的關
“在服侍中成長”是不少弟兄姐妹在主裏真實的學習經歷。因為在教會服侍中會經歷許多生命裏的歷練,好像考試“過關”一樣。在這次的聘牧的參與服事 中,我自己還有一個學習,一個服侍中“過關”的學習。每一位願意服侍主的基督徒,在考慮是不是要進入一個新的服侍崗位上的時候,都面臨一個選擇。磐石教會 有一批弟兄姐妹家庭要離開原來舒適, 穩妥, 熟悉的環境進到一個新的環境這是一個選擇,離開與進入,選擇考量的基點是什麼呢?是以親情,友情, 感情為重還是以 神的國度為重呢?前者是一個很實際很自然的考量。人往往容易以友情感情親情為重,我當時決定進入植堂的服事中,就或多或少是基於這種考量。我了解到張牧師 師母當時在尋求牧會的時候,同樣也遇到了這一關。過去他們曾經參加並服侍過的教會,好像是他們屬靈生活裡的第一個家一樣,在那裡被關愛, 在那裡決志信主,在那裡受到栽培,但後來在那裡奉獻出來傳道,並且被那裡的弟兄姐妹們在愛中支持去上神學院,那邊教會也是有牧會需要的,我想他們在選擇時 一定會有一個掙扎在心裡面:那邊有一群弟兄姐妹愛著他們一家, 很熟悉,很親切,感情很重,有許多甜蜜的回憶,真摯的友情。到那邊去似乎心裏是很快容易做出選擇的。但是當張牧師和師母從上帝那裡的感動呼召和印證是應該 來奧斯汀拓荒植堂的時候,他們就做出一個抉擇,選擇應該以 神的國度為優先。這並不是說不愛自己曾經生活過的教會,都是 神所寶貝的,在主裏同樣重要的。但從個人的選擇來講,他們寧願以 神的國度為先,以呼召為重,沒有只顧親情友情,這是 神給我的一個學習的觀察和領悟,學習在考慮進入一個新的服侍崗位的時候,能以 神的國度為重。